如何陪伴孩子进名校?这位藤校妈妈说…
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全球热门留学国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虽然从数据上看,2021年留学人数下降了,但家长们也发现,美国留学之路似乎变得更难了。
留学人数下降,名校竞争录取率更低了
前段时间美国门户网站OpenDoors出了报告,赴美留学的近92万国际生当中,就读本科的人数最多,约为36万人,比去年下降了14.2%。
数据是真的。但,美国依然是留学最大目的国。
留学人数虽然有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留学申请变得简单了。最近,随着EA/ED早申的结束,美国大学最大申请平台Common APP公布了2021-2022年早申数据。给大家总结一下:
1.国际生总人数增长40%,中国依然是最大生源国
2.53%申请者提交了标化成绩,提升录取竞争力
3.公立学校成为热门首选,顶尖名校竞争激烈
众所周知,2021届被称之为“史上最难申请季”,但藤校等热门大学依旧深受热捧。申请人数屡破新高,录取率不升反降,竞争越来越激烈。
今年只有常规录取的普林斯顿大学收到37,601份申请,比去年增加了15%。录取人数为1,498人,录取率为4%。
2021年共有57,435名学生向哈佛大学递交申请,人数比去年增长43%,总体录取率3.4%,为哈佛历史上最低录取率。
布朗大学2021申请季中,共有46568人向布朗大学递交申请,最终录取2537人,总体录取率仅为5.4%。
根据数据显示:有54%的国际生申请STEM专业,相应的这些专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能被藤校录取的学生,都是满分学霸?
???????????????
光有成绩还不够。学生想要被美国大学录取,至少有两个维度需要优异表现,而想要被藤校录取,则要面面俱到,既能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学霸,也能是个社交小达人,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闪光点。
首先,学术成绩达到要求:校内成绩,如学习强度,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标化考试成绩;学业奖项,科研以及其他学术成果。
其次,优质的课外活动。大多数学生的学术表现都十分优秀,藤校想要区分他们,就需要从课外活动的维度来筛选。
为了验证学生所经历的活动是否属实,招生官还会从第三方的视角出发,如个人文书、推荐信等来求证。
接着是个人品质,这个非常难衡量,但招生官恰恰总是希望自己招收到的学生有着非同凡响的特质和领导潜质,所以他们会通过申请生提供的申请材料来细挖。比如说申请者一般需要填父母是否读过大学。
当然,没有第一个维度的学术表现和第二维度的课外活动,仅靠全能性格也是没法考进名校的。
美国留学那么难 为什么还要去?
答案显而易见,美国作为集聚全球最顶尖教育资源的国家,是中国高校毕业生深造的主要目的国。完善的教育体系、灵活的教育体制、自由的专业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校。是家长看重美国留学的主因。
3月底,中国教育部曾发布了应届生就业的最新情况:2021年从海外回国的留学生相比往年涨了6成,到达了80W。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再度突破历史新高,突破900w。
尽管媒体上充斥着对“海归”们的误解与偏见,但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数据显示,海归们就业非常吃香。
作为求职就业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留学生通常具有较高水平的语言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学习敏锐度。而“具有国际视野”取代“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留学生在国内发展的主要优势,金融、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类仍然是海归最集中选择就业的三大类岗位。
同样的,这类留学生往往对薪资的要求更高,一些跨国企业也愿意为他们付出更高的薪资。
在政策方面,“十三五”期间国家致力“引进来”,重视留学人员的工作、生活,并实施了一系列便利性举措。从建立健全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的渠道和机制,到提供并完善包括税收、工资、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激励与保障措施。
中国本土大型企业实力的增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为众多归国人才提供了更加匹配的就业岗位。从企业角度来看,他们也更倾向于寻找高质量“海归”人才。比如华为的校园招聘中就点明了会招“留学生”。
中国经济上持续而强劲有力地复苏直接或者间接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留学生回国需求。
甚至是有一些国企、央企、事业单位也开始对这些国际化人才抛出橄榄枝。很多岗位都对留学生有友好政策。有数据统计,近两年,有34%的海归就职于外企,就职国企数据也高达25%。
升学有焦虑?快向藤校妈妈取经
正因为美国留学门槛极高,很多原本打定主意去美国留学的家庭慢慢产生了畏难情绪。但事实上,留学规划从始至终,关乎于学生个体准备和情况,越早越充分的准备才会对最终结果和孩子个人成长带来积极正面的作用。
除了个人禀赋差异外,如何才能培养出全方位优秀的孩子呢?我们试图从藤校娃的父母身上寻找一些共性:
1.藤校父母心态普遍都很好,不会管得很细,但孩子需要的时候一定都在,帮他们把特别宏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并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发自内心地相信他们。
2.很多藤爸藤妈都说没怎么给孩子上过培训班。但他们付出的心力,花费的心思,跟带着孩子奔波各种班的家长比起来,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