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请选择

从体制内转轨到国际部的初体验

来源:渊学通      发布时间:

  从体制内转轨到国际部的初体验,我是在高一下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通过选拔考试从体制内转到国际部的,一方面是因为在普高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未来也是想走出国留学这条路,所以和父母商量后做了转轨的这个决定。




体制内VS国际部

  整体来看,国际部的学习和生活确实要比体制内自由很多。

  虽然ALevel也是应试考试,但和体制内不同的是,你可以放更多的精力在你喜欢的东西上面,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真的比体制内简单很多!


转轨后遇到的困难

  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同班的很多同学都是从很早就开始准备托福、雅思,但是我之前是在普高学习那种应试英语,要转变和学习起来还是要额外费一些功夫的。

  此外国际部的生物和物理有点像文科,有很多长篇的问答题,这是体制内所没有的,所以当时刚上课的时候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


积极地去适应环境

  我大概用了3-4个月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

  因为你本身就处于那样的一个语言大环境里,而且平时也没有其他中文的材料可以看,通过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开始适应、习惯这样的环境。

  在生物、物理学习方面的话,除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后的预习、复习也不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向身边的顶尖学霸看齐,这些功夫是必须要下的。

  在适应了新环境之后,我就要开始为自己的申请做准备啦~


学科赛事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生物这个学科非常感兴趣,还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收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籍,当时就觉得人体相关的知识非常的有意思。

  所以生物专业算是我未来申请大学的“第一志愿”吧,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剩下要做的当然就是去实现TA啦。


准备赛事的时间因人而异

  我身边其实有很多从十年级就开始准备参加学科赛事的同学,我觉得这个时间是非常充分的,准备起来也没有压力。

  但如果是和我一样从普高转到国际部,已经有很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思维能力,从高二开始参加比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毕竟赛事的准备其实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备赛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USABO/BBO双金备赛经历

  根据我的参赛经历,备战USABO和BBO,仅靠A-Level课程内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是在高二的时候学了大概2-3个月的USABO和BBO课程,USABO的赛事难点在于它的题目就很难看懂,一长段的纯英文题目很考验你的阅读能力。

  而且赛事的知识点是我们平时AS没有学到过的,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BBO方面,因为今年是中文卷所以不会存在读不懂题目的情况,掌握了课本内的知识后稍微进行拓展学习,再刷一些赛事真题,获奖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参加完这两项赛事后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生物做题思维有了明显的提高,知识储备也增加了,回学校做那些课内题目就会比较轻松。


澳洲AMC VS 美国AMC

  我是先参加的澳洲AMC,当时刷了几套题就直接去比赛了,最后是拿到了二等奖,我觉得这主要是得益于在普高时打下的数学基础比较牢固,所以备战澳洲AMC并不会很吃力。

  美国的AMC12我是过了晋级线的,由于数学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多,再加上考查方式的多种多样,美国AMC12后面几道题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因为那些题更考验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数学思维,我觉得还是要经过特定的训练才能做出来。

  最后我并没有参加AIME,一方面是考虑赛事的难度我很有可能驾驭不了,另一方面是当时还有其他的申请准备要做,想着等之后准备的更充分些,再来迎战AIME。


UKChO超金奖线10分

  我们班基本上化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都会去参加这个赛事,我也是“随波逐流”跟着报名了。

  在备赛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比赛对做题速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算是我的一个弱项,所以最终的成绩并没有我们班其他同学那么高,但好在还是超了金奖线十分,没有那么丢人哈哈哈。

  另外做题时也要注重答题策略,不要只想着把卷子做完(事实上除了化学老师,我们其他人都没做完卷子),而是要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牢牢把握住。

  当然如果想锻炼自己做题的速度,我的建议非常朴实无华,就是不断地刷题!

线


  从体制内转轨到国际部的经验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小伙伴在犹豫之际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如果选择国际路线,要早点准备哦!



升学能力评估

版权所有:上海渊学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53888号-10
在 线 客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