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与教育相关的话题层出不穷:一大波的国际化学校掀起“更名潮”,部分学校民转公、停止招生、甚至发生“外教出逃”……种种变化,让诸多原本瞄着国际教育赛道的家长,都慌了神:
事实上,从国际教育行业近期公布的一些报告看来,如今国际化学校办学的速度虽然变缓,但数量上仍然保持稳步上升,学生的入学率也逐年增长。

家长们并未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降低对国际教育的需求。
全球K12国际化学校集团
入学率增长70%
一份由教育研究机构ISC Research(简称IS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7-2022这5年间,全球K12国际化学校集团入学率增长70%,年均收入从2017年的137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223亿美元,增幅达63%。
ISC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国际化学校市场正在持续增长。
相比起2017年,截止2021年9月,全球的国际化学校集团数量、国际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翻了不止一倍!
如果把全球的非教育集团国际化学校都囊括进去,那么截止2022年7月,全球共有13,180所国际化学校,580万学生,相比十年前学校增长60%,入学人数增加了53%。
数量增长背后是各国际化学校集团持续扩张,通过收购现有学校、新建学校等方式实现旗下学校数量的飞升。
截至2022年3月,就拥有或管理的国际化学校数量来看,全球国际化学校市场中排名前五位的学校集团分别是:
枫叶小熊(361所学校)
灯塔学校(146所学校)
Grupo SEB(141所学校)
The City School(133所学校)
诺德安达教育集团(86所学校)
这五个学校集团加起来,在全球共拥有867所学校。
成立于1972年的诺德安达于2002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截至2022年,其在中国内地的10个城市拥有11所双语学校,最新一所位于北京房山。目前,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在全球31个国家设有国际化学校。
如果按照在读学生数计算,排前五位学校集团分别为:
GEMS教育集团(12.4万学生)
灯塔学校(7.59万学生)
贝赛思教育集团(6.15万学生)
诺德安达教育集团(6.15万学生)
森珀尔·阿尔蒂乌斯学校系统(2.8万学生)
其中,部分国际化学校集团的学生入学率增长显著。例如,贝赛思教育集团过去五年的学生人数增长了足足有734%,在国内的广东、浙江、江苏都开有分校。
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增长同样迅猛
不仅在全球,国际化学校在中国同样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2021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2018年 我国大陆地区共有821所国际化学校,其中民办化国际化学校为426所。
2020年 国际化学校数量增至907所,其中民办国际化学校为535所,占比59%。
到了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获认证的国际化学校总数为932所,其中民办国际化学校559所,占比60%,市场规模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数量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若若老师每年都会密切关注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化学校的新增、开学消息,给大家做过不少盘点。
据不完全统计:
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国际化学校数量为59所;
2021年,新增国际化学校数量达到70所,远超上一年;
2022年,新增趋势有所放缓,21所新校在9月秋季开学,多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的二、三线城市。(最新进展汇总!那些预计2022年秋季开学的国际化学校,都怎样了?诺德安达/美高/惠立……还开么?)
(信息来源于各学校网站和网络,不完全统计,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这些数据无不表明,尽管这两年疫情和全球局势一直不稳,但全球高净值家庭对寻求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一直存在,即使国内各项教育新政引发了家长圈的争议,但渴望让孩子能走出国门、接受全球教育的中国家庭,并没因此而退出这一赛道。
大动荡下,国际化学为何校依然吃香?
明明又是疫情、通货膨胀,又是局势不稳、教育改革,为何中国家庭对出国留学热情依然高涨?
主要原因有三个:
1、国内外就业形势严峻,海归吃香
随着国外局势动荡不稳、国内加大对海归的优待力度,众多留学生在海外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同时,因“海外留学”的能力和经验,在应届生的就业大战中,“海归”们的优势明显!
在国内HR眼里,国内外应届生的竞争力指数排序大致是:海外QS 100 > 海外QS 100 ≈ 国内985/211 > 国内非985/211。
许多世界500强、金融券商企业的HR,都更青睐于有实力的海归人才,认为他们“对外语能力高”“多元化”“更有国际视野,见多识广”。
可见,在国内就业市场,留学所带来的高经济价值,对有抱负的年轻人而言,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2、高净值人群更看重阅历、视野、经验的成长
近两年,“出国就是为了镀金,留在海外追寻更好生活”的传统思想在逐渐改变,中国留学家庭对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已逐渐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拓展国际视野(69%)、丰富人生阅历(64%)、有利于未来职业规划(51%)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家长对于为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最主要目的。
他们希望,国际化教育能给子女们带来独立思维(71%),责任感(67%)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3%),是否能值回“票价”已不在这些高净值家长所期盼的范围内。
3、国内升学内卷,渴望寻找更多教育出路
在国家推行“双减”一周年之际,一份《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让人看见了许多中产家庭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据报告称,尽管国家推行减负,但“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有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希望孩子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 25.0%、22.5%;
但事实上,国内的升学政策却越来越收紧。
2022年中考难度普遍降低,各个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拿上海中考来举例,750分的满分,放分后满目皆是700+,看到内心都麻了~
上海“四校八大”最低录取分数,较2021年都有不小的上涨
高分考生人数增加,5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增长比例超过50%......
619以上的有46人(2021年615分以上的为49人)
600分以上的达到628人(2021年仅358人)
580分以上的高达2335人(2021年仅1529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家长们似乎也进退两难:“卷不动也躺不下”。
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国际化学校作为跳板,送孩子通过另一种途径进入同样具有竞争力的海外高校就读,自然成为许多中产家庭的教育选择。
市场需求的旺盛,使得国内国际化学校的发展越发蓬勃。
在2022年2月,汇丰&宜校联合推出的《2021中国出国留学最强中学》中,TOP10上榜学校,有8所是国际化学校或国际部/国际课程班。
国际化学校还往往十分重视学生在活动竞赛方面的积累,会在校提供数十门甚至上百门的兴趣课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组织或参加社团,发挥所长,并在专业指导、场地提供上给与强有力的支持,能帮助孩子在国内阶段,做好出国留学、独立生活的良好衔接。
但无论是走哪条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清晰未来方向是关键。有了目标,再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合适的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