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请选择

花几十万读国际课程结果比公立还难?没选对这6大国际课程,还不如去高考。。

来源:渊学通      发布时间:


最近又到了国际高中“春招”火爆阶段,各个学校都在紧锣密鼓进行“抢人大战”,而选择哪一种国际课程,无疑是摆在学生、家长面前的迫切问题。

“三大国际课程一年比一年卷!”

相信许多家长、学生内心都是这么想的。据说,现在A Level用4、5个A或A*申请牛剑已是寻常操作,AP课程也是人均十几门,IBDP甚至流传着有学生选6门HL的传说……


另一方面,为了“反卷”,也因为多元留学已成大趋势,许多人也开始关注三大国际课程之外的“非主流”国际课程:

  • 听说加拿大课程最具“性价比”,可以轻松进世界Top30?

  • 疫情、世界局势变化莫测,去比较近的香港、新加坡留学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广深地区开设香港DSE的学校开始火爆,新加坡课程也逐年增加……

“爸爸真棒”在择校方面有个“保留节目”:

请国际化名校之一上海交大附中IB课程中心(简称交中IB)的姚瑞丹校长来给“爸爸真棒”的读者科普国际课程的最新情况,每次都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我们把姚校长关于三大国际课程IB、AP、A Level的讲座精华进行整理,同时加入近年异军突起的“三大非主流国际课程”:加拿大BC课程、OSSD课程和香港DSE课程的介绍,希望能让家长们“一文读懂该如何选择国际课程”。

姚瑞丹

上海交大附中IB课程中心校长

上海交大附中IB课程中心校长,上海第一批将国际课程引入传统高中名校的开拓者,国家教师资格证评审专家成员、上海市普教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成员、上海市第三期名校长名教师双名基地成员。


*本文中IBDP、AP、A Level相关内容大部分来自姚校长历年讲座,其余内容为“爸爸真棒”原创。
三大国际课程科普
哪一种最难?

姚校长总结过一个IB、AP、A Level对比图,特别“一针见血”,可以一下掌握不同课程的特点:

 IBDP 

面面俱到,要求最高、最复杂

IBDP算是最复杂的国际课程,光是“黑话”就一大堆:



“6大学科组”

要从数学,母语,外语,人文,科学,艺术这6大学科里面各选一门课(艺术可用其他学科代替),每门课及格4分,满分7分;



“三高三低”

这6门课里,至少3门要选高水平(High Level),另外3门可以选普通水平(Standard Level),HL和SL难度差异很大;



“三大核心课程”

6大学科组之外,还有EE拓展论文、TOK知识论、CAS创作活动与服务三门核心课程。EE要求你写一篇4000词的论文,TOK特别“哲学”,CAS包括各种课外活动。EE和TOK一共3分,但如果不合格,就拿不到IBDP文凭;

这还不算,IBDP的考试形式相当丰富多样,比如语言课程一定会有口头表达,几门学科都有IA(小论文)……

可以想象,IBDP能拿到好成绩的孩子,一定需要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才行。正因如此,IBDP也被视作是最难“出分”也最花时间的课程。

 AP 

锦上添花,搭配灵活

AP和IBDP、A Level不太一样的是,它并不是独立的学历教育,而是一类“选修课”。

美国高中开的课程分三类:

  • 最简单的是普通课程,

  • 更难一点的是荣誉课程,

  • 最难的就是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了。

因此,你单独考几门AP,是不能去申请海外大学的,必须以获得高中学历教育、拿到高中毕业文凭为前提。

但这个高中学历教育,可以是美高、国内高中,甚至IB或A Level文凭都可以,非常灵活。

同时,你水平不到,其实不一定要学AP课程,它是“锦上添花”。科目数量也很灵活,1门到十几门都有人考。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有47%的新生提交了10门以上的AP成绩,真的很卷很卷……

 A Level 

扬长避短,但“英美同申”时代需要改变

A Level的科目非常多,目前有70多门,然而要求学生选读科目的数量又非常少,只需要选3-4门,因此它是最适合“扬长避短”的国际课程。

比如学生特别擅长理科,大学专业也准备读理科,就可以在读A Level的2年里只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物理、化学3门课,学的科目少,又全是擅长的学科,自然容易“出分”。

不过现在许多人都在“英美同申”,而美国大学较重视全面发展,因此学A Level的同学如果想同时申请美国,就不能再只学最擅长的几门课,而是要注意文理结合,或在其他领域展示文科方面的素质。

 IBDP, AP, A Level 

哪一种最难?

如果单纯比较三大国际课程的学科知识难度:

  • AP是大学程度的课程,自然难度是比较高的;

  • IBDP的HL课程难度相当于AP;

  • A Level因为是通向英国大学的学历课程,其实也很难。

但是,如果要跟国内课程对比,可能国际课程的知识难度都不如国内课程。也就是说,只要你国内高中课程能读下来,仅仅在学科知识方面,读国际课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国际课程真正“难”的地方,还是在学术英语、阅读写作和思辨方面。

另外很有趣的一点是,AP和A Level近年来纷纷推出和IBDP“对标”的新课,展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如AP 有Capstone项目,包括两门课——AP Seminar(讨论课),可以对标IBDP的TOK;以及AP Research(研究课),对标IBDP的EE。A Level也有AICE文凭、EPQ或IPQ课程等。

△AP的38门课程,截图自图片0


3种“非主流”国际课程
谁是“反卷第一名”?

除去三大国际课程,国内开设比较多的要算是加拿大课程(包括BC省课程和安省课程)和香港DSE课程了。

这三种国际课程都有“不卷”的名声,比如加拿大课程用高中成绩就能申请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而DSE课程对于“港宝”来说,报香港八大的优势明显,也可用这一成绩报考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27所内地高校。



BC课程

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的高中课程。要拿到高中文凭,学生需满足3个条件:(1)在三年课程中至少获80学分,包括必修、选修和4个学分的教育与职业规划课程;(2)30小时社区服务;(3)数学和英语还必须参加BC省全省统考。

其中,12年级的英语省考对中国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通过(可以重考)。而且省考成绩会以40%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在大学申请中占有重要位置。



OSSD课程

安大略省的高中课程。拿到他们的毕业证也要3个条件:(1)30个高中课程学分(安省和BC省的学分需要时间不一样);(2)40小时社区服务;(3)通过安省省考——高中文学水平测试(OSSLT)。

OSSLT的难度也很高,同样每年都会挂掉一大批人。但OSSLT不通过也可以通过加修OSSLC课程的形式拿到毕业证,同时申请大学也对OSSLT成绩无要求,使用平时成绩即可。

从这里可以看出,OSSD课程总体要求是不如BC课程的,“钻空子”也容易一些。正因如此,前段时间许多大学把部分OSSD高中列入了“黑名单”,撤回Offer。家长在选择这一课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审查严格的学校。



DSE课程

香港DSE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俗称“香港高考”,但其实它是“香港版A Level”,许多地方都和A Level有共同之处。

它是全球唯一可以用中文作答,知识点与内地普通高考大部分重合,免考雅思,成绩还能申请中国及海外多所高校的国际考试,成绩受全球95%以上高校认可。

DSE考试中,大部分考生会报考4个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及2-3门选修科目,选修科目有几十门可供选择。

和国内高考非常不同的是,DSE考试战线很长,要考近2个月,成绩有效期是2年,可以“拼分”,第一年如果有科目考的不好,第二年可以重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港澳台考生,既可以用DSE申请海外和港澳台大学,又可以报读内地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27所高校。

内地生虽然也能参加DSE,但不能读内地高校,只能报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大学。

国际课程和传统课程
到底有哪些差别?

如果跟国内课程进行比较的话,国际课程到底有什么特点?可以从4方面来看:学术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考试方式。

学术标准

国际课程未必“全英语”?

?语言:

除DSE外,国际课程的授课语言基本是英语。但IBDP也有少量课程可以使用母语,例如中国学生的Language A(母语),就是用中文学的。

另外,IB里的TOK知识论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中文学,它有点类似“知识的哲学”,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是无法进行深层次知识哲学思考的,那就可以选择用母语来做;EE拓展论文如果研究方向是中文,也可以用中文写,但其他方向就得用英语了。

?科目选择:

国际课程的科目设置非常丰富广泛。目前,A Level有70多门,AP有38门,IB的六大学科组加起来也有几十门课,加拿大、DSE课程也是几十门起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增加科目。

但国内课程用作升学的话,可选科目就很少,现在新高考模式下是3+3,三门主课大课再加三门小课,文理都算上也只有9门课可选。

另外,在国内选课时,学生未必会按自己的兴趣或未来专业选择,大多数还是看哪门课容易拿分。比如这几年,选物理的人就很少,其他学科如地理、生物人数暴涨。

但在国际课程里,一方面可选科目多,另一方面和今后大学要读的专业更契合,所以学生在选课时,不那么“功利”,更能体现兴趣和今后的专业方向。

教学方法

上课为啥“这么水”?

对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中外观点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国际课程中,你会发现老师就像“主持人”,学生才是主角。可能老师也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但整个课堂基本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展演(presentation)、讨论(group discussion)、网上查阅资料(online research) 、小组合作项目(project) ,甚至带着任务自学(self study)……

这样的课堂,真的可能会让思维没转过来的家长和学生大跌眼镜:这老师上课怎么不讲课啊?怎么这么水啊?

因此,如果选择国际课程,学生、家长一定要适应和接受这种上课方式。国际课程就是要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等等,久而久之,好处就会体现出来。

 教学资源 

为什么“没有教材”?

国际课程很多只有大纲、不强制使用教材,这样的话,教学就打破了教材的限制,所教授的知识一定是时代性非常强的。

我们知道,教材的知识其实是滞后的,你需要组织很多专家,花时间编写,再发行……一下几年就过去了。因此,不拘泥于教材的国际课程完全可以把最新的知识拿出来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国内外权威教科书、课外阅读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等。

△《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部分

 考试方法 

一考定终身VS逢考必重视

国内课程的期末考、高考等,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而国际课程的学业评估很则重过程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

加拿大课程本身就是用高中成绩申请;A Level、AP、DSE都可以重复考试;IBDP有“全球统考”,但这个考试在你的最终成绩里可能占比只有75%,剩下25%是校内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所以国际课程的学生每一次考试都不敢掉以轻心。

国际课程怎么选?
先问自己3个问题

到这里,所有“科普”就做完了,大家接下来就要开始“应用”了——到底该选哪种课程?选好了怎么准备?

各位家长可以用下面这3个问题扪心自问一下:

 选还是不选?

首先,你真的一定要选择国际课程吗?

国内课程可不可以?你看重国际课程的什么?是不想让孩子参加中高考,想逃避呢?还是觉得家庭、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合国际课程?

想好这个问题,我们再问自己:你了解孩子的学术特点吗?他是“偏”还是“全”?牛娃还是普娃?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家培养孩子的价值理念是什么?爸妈更要求过程还是结果?

最后当然不能忘的是经济基础。千万不要只看国际高中这点学费,大头还是在出国读大学的时候,特别是美国本科,学费基本每年50-70万。

确定了要选国际课程,我们再进入下一步。


 三大国际课程选哪种?

首先是国家问题,现在虽然都是“多国同申”,但各个国际课程也是有倾向性的。

比如A Level一定最适合英国学校申请,AP则是美国,IBDP没有国家偏向,但因为美国大学资源较丰富,申美国的会多一些。

其次,论“偏科友好度”和“易上手度”,无疑是A Level>美高&AP>IBDP。 

如果是上海学生,想把IBDP读得比较游刃有余,基本上要达到市重点水平,如果你是区重点,那英语一定要好。

A Level和AP相对适合大部分转轨学生,尤其偏科的孩子。如果孩子英文比较一般,高中想转轨,又觉得去英国美国无所谓,读A Level就是最好的选择。

 选好了,如何适应?

?英语能力要强

要读好国际课程,最关键的一定是英语。家长要注意从孩子小时候就在课外多加强英语,这样转国际课程就会容易一些。

?口头表达很重要

要读好国际课程,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要强,因为国际课程的课堂模式就要求你跟别人进行交流、合作。所以我们会发现,读国际课程的孩子比较善于跟人沟通,可能原来还很内向,读着读着就变外向了。

?不刷题,但要写写写

如果是传统高中课程,小测验是每周每月都要有的,外加期中期末考试,到高三时几乎天天做试卷刷题,试卷像雪片一样多。

但国际课程的考试和作业形式就非常多样,总的来说,刷题不多但写作多(Paper work)。所以写作能力也是读好国际课程的关键。

?强调自主性

国际课程有很多任务都要学生非常主动、自主去做才能完成的。

比如老师让你去做科研,你要编写一些调查;IB课程本身也有CAS“创造、活动与服务”,需要学生自主做好规划。从升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申请美国大学时,课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看,要读好国际课程,也有这么多的要求,这么多的事要做,读国际课程的孩子其实也很忙,也很苦的。

但大家想必都已经认识到,国际课程的孩子所经历的这个忙、这个苦,绝对不是坐在书桌前面不断的刷题,做几米厚的试卷的辛苦,而是在忙着做科研,忙着搞活动,忙着规划自己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国际课程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涯该呈现的状态。



升学能力评估

版权所有:上海渊学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53888号-10
在 线 客 服